钟声的余韵还在京城上空回荡,大观园内那凝固的静默瞬间被打破。
贾玌率先转身,玄色貂裘大氅在清冷的晨风中划出一道沉稳的弧线,无需言语,他的动作便是命令。
两名擎着华盖的朱漆金甲亲卫紧随其后,步伐铿锵,甲叶发出低沉而整齐的摩擦声,在死寂的广场上格外清晰。
贾敬、贾赦、贾政等人立刻收敛心神,压下翻腾的激动,迅速按品级序列跟上。
贾琏等小辈更是打起十二万分精神,垂首敛目,脚步放轻,生怕行差踏错半分。
锦帷内,贾母早已迫不及待,在鸳鸯和凤姐的搀扶下,脚步竟显出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急切。
贾梁氏与林黛玉相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期待,随即也由丫鬟簇拥着起身。
邢夫人、王夫人、尤氏、李纨、三春等女眷紧随其后,环佩叮咚之声虽轻,却汇成一片细密的珠玉之音,打破了方才的绝对沉寂。
丫鬟婆子们如流水般分开,各司其职,引导、搀扶、整理仪容,动作迅捷而无声。
浩浩荡荡的贾府核心人群,在国公仪仗的引领下,肃穆而迅疾地穿过顾恩思义殿广场,沿着铺就锦毡、灯火通明的宽阔甬道,向大观园正门、进而向荣国府正门外的宁荣街移动。
沿途的管事、仆役、内侍宫女纷纷躬身避让,如同退潮的海水。
荣国府正门外·宁荣街
当贾府众人按品级尊卑,在荣国府巍峨的正门牌楼下分列站定,直面那条被皇家威严笼罩的宁荣街时,一股更为实质的压迫感扑面而来。
冰冷的钢铁丛林依旧,长戟寒光闪烁。
御林军与京营精锐如同没有生命的雕塑,将这条街道隔绝成一片肃杀的真空地带。
空气仿佛凝固了,只有晨风掠过盔缨和旗帜发出的轻微猎猎声。
贾玌立于最前方,国公蟒袍在微熹的晨光中泛着深沉的光泽,他身姿挺拔,目光沉静地投向御道尽头宫城的方向。
在他身后,是贾府绵延数代、如今因他而攀至顶峰的荣光。
等待的时间似乎被无限拉长,每一息都如同鼓点敲在心头。
终于!
御道尽头,宫城方向,第一缕象征皇家威严的金黄仪仗,刺破了铁灰色的黎明!
紧接着,如同潮水漫涌,皇家卤簿的盛景次第展开:
开道的龙旗、凤旗、金瓜、钺斧、朝天镫......在晨曦中反射出耀眼的光芒;
身着鲜明甲胄的宫廷侍卫、内廷太监,步伐整齐划一,庄严肃穆;
手持香炉、宫扇、拂尘的宫女,衣袂飘飘,如同云端仙子;
悠扬典雅的宫廷礼乐由远及近,丝竹管弦之声破开了冰冷的寂静,宣告着无上尊荣的降临。
仪仗队伍庞大而威严,缓缓推进,每一步都踏在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上。
而在仪仗的核心,那万众瞩目的焦点——
是一乘前所未有、极尽尊荣的九凤金顶明黄缎围大轿辇!由四十八名健硕沉稳的内监稳稳抬着,平稳得仿佛悬浮于地面。
这规格,已远超贵妃定制!
其奢华程度,更印证了那句“便是九重宫阙里的御苑行宫,也未必能及”!
车辇内
珠帘低垂,金丝流苏轻晃,隔绝了外界的肃杀与窥探,营造出一方温暖馨香的小天地。
辇内空间极为宽敞,铺陈着最柔软的明黄云锦坐褥。
当朝贵妃,贤妃贾元春,身着繁复华美、绣满金凤牡丹的贵妃吉服,头戴九翟四凤珠冠,明珠璎珞垂落,映衬得她容颜愈发端丽雍容,气度高华。
然而此刻,她脸上那母仪天下的庄重之下,却透着一丝难以抑制的、近乡情怯的激动。
她的怀中,稳稳抱着一个裹在明黄团龙纹襁褓里的小小人儿——正是深得帝心、年仅一岁的怀瑾公主。
小公主似乎被外面隐约的乐声和轻微的晃动惊扰了,小嘴一瘪,发出细微的哼唧声,粉嫩的小手无意识地抓着母亲吉服上垂下的明珠流苏。
“怀瑾儿乖,不怕不怕,”元春立刻低下头,声音是外人绝难想象的温柔,她轻轻拍抚着女儿小小的背脊,“我们快到了,快见到外祖母、舅舅他们了......瑾儿还没见过舅舅呢,他可是最厉害的大英雄......”
她的目光投向珠帘缝隙外那越来越近的荣国府门楼轮廓,眼中水光盈盈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:
“娘也好久好久…没回家了…”
她低下头,用脸颊轻轻蹭了蹭女儿柔嫩的脸蛋,汲取着这份血脉相连的温暖与力量。
小公主似乎被母亲的情绪安抚了,又或许是被那“舅舅”、“家”等陌生的音节吸引,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,好奇地东张西望,小嘴咿咿呀呀地应和着,流下一小串晶莹的口水,落在明黄的襁褓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