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闻言,心下豁然大悟——这才明白贵妃所求,非止描摹各院景致,实乃要借题咏院落之机,颂扬天家恩典之诗,方是今日题旨之核心。
一时之间,水榭之内,诸般神色纷呈。
贾环、贾兰等年轻学子面上先是一僵,旋即浮起懊恼之色——他们只顾着雕琢字句,揣摩意境,竟未深究贵妃娘娘的深意!
贾蓉、贾琮、贾蔷三人更是面面相觑:他们那几近打油的诗句,怕是连景致都未能描摹周全,遑论颂圣?
探春、惜春、迎春、薛宝钗、邢岫烟等姐妹,亦皆面露恍然与些许憾色。
然而,这份因“未能切题”而生的懊恼与遗憾,不过瞬息之间!
所有人的目光,唰地一下,全都盯紧了贾元春手里那张纸——就是林黛玉写的那首,让贵妃连说三个“妙极”还夸是魁首的诗!
贾元春笑了笑,把诗递给身边女官。
女官立刻高声朗读林黛玉写的《怡红院》:
“名园筑何处?仙境别红尘。
借得山川秀,添来景物新。
香融金谷酒,花媚玉堂人。
何幸邀恩宠,宫车过往频。
云霞生画栋,星斗焕文章。”
诗一念完,众人安静了。
薛宝钗凝神细品,眼中光华流转,最终化为一声由衷的轻叹:
“‘借得山川秀,添来景物新’……此句看似平实,却将园景之盛归功于天地造化,暗合‘山川’所寓之皇天后土之恩泽,起笔便立意高远,不着痕迹,妙极!”
她心中暗忖,自己虽精于用典,却少了这份浑然天成的绾合之力。
探春拊掌赞道:
“‘云霞生画栋,星斗焕文章’!好个气象万千!这‘焕文章’三字,既指画栋雕梁之华彩如天上云霞,更暗喻我朝文治昌明、圣德光辉如日月星斗!一语双关,颂圣于无形,真乃神来之笔!”
贾兰低声对贾环道:
“环叔,你听‘何幸邀恩宠,宫车过往频’一句,直点‘恩宠’二字,呼应‘宫车’,将怡红院之盛景与天家恩典直接关联,点题何等分明!我等......差之远矣!”
贾环亦是连连点头,方才那点因诗作工稳而得的小小得意早已烟消云散。
“不愧是族长夫人......不愧是国公夫人......”
贾母、贾梁氏等亦与有荣焉。
贾元春含笑点头,目光再次落回诗稿,略作沉吟,又看向林黛玉,问道:
“此诗,意境超然,已非凡俗富贵气象。这‘怡红院’之名,虽应景,却略显直白,难与此诗空灵仙境相称。
本宫观诗中‘仙境别红尘’、‘云霞生画栋’之句,意境高远,不惹尘埃......不若,便依此诗意,将此院题名改为‘世外桃源’,颦儿以为如何?”
此言一出,众人皆觉眼前一亮!
“世外桃源”四字,既契合诗中描绘的脱俗意境,又比“怡红院”多了几分文雅与超然,更显贵妃娘娘的鉴赏力。
林黛玉闻言,盈盈起身,向贾元春福身一礼:
“娘娘圣明!‘世外桃源’四字,点石成金,远胜‘怡红院’之俗名。妾身拙作能得娘娘赐名,实乃此诗之幸,此院之幸!”
贾元春见黛玉应允得体,心中更是欢喜,凤颜大悦:
“好!‘世外桃源’!那便如此定了!此诗,为今日魁首!”
林黛玉闻言,又是一礼:
“娘娘谬赞。园景承天恩而殊胜,妾身不过偶拾珠玉,愧不敢当!”
淡然谦逊,更显风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