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412章 有些人算计,现实会算计一生,有些人糊涂,岁月也糊涂一辈子(1 / 2)

以前总说那些先烈悍不畏死,大刑伺候都不带皱眉毛的。

普通人听了都觉得难以置信,惊叹景仰之后总会觉得很遥远。

我们升斗小民哪里敢跟这样的人比。

所以听得多看得多也就逐渐成了个符号。

这一集电视剧《刘维新》却揭示出了个有血有肉的形象。

小时候调皮捣蛋,被长辈责骂吃竹条子,也会痛得哎哟哟的漫山跑。

是看着眼前民不聊生的惨状,才逐渐炼成了钢铁般的意志。

最坚定的信念,就是可以超越肉体的痛苦。

慷慨就义是因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最深切的感情,以殉道者的心态来面对付出。

就这么简单的道理。

电视观众几乎是第一次有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。

让卫东也是第一次看成片。

确实拍得不错。

达到了他要求的目的。

哪怕他断断续续看过些拍摄画面。

更是从剧本时期,拍摄时段,尤其半年多前元旦在商州拍摄那段,几乎每天晚上他跟剧组都会在江边小楼烤点东西,喝点小酒,整夜的聊。

目的都是为了降低金卓群那点目的意图。

尽可能给这部反正都要拍的剧,赋予更多存在的意义。

他不懂影视剧的拍摄,但看得多,极多。

在让卫东看来,这部剧唯一的意义,就应该是忆苦思甜。

这方面最著名的作品,就应该是当年那篇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。

“亲爱的朋友们,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;

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;

当你喝完一杯豆浆,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;

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;

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,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;

朋友,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?

……”

所有看似寻常的生活学习工作,都是志愿军战士在前线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安宁。

整整鼓舞了好几代人去努力奋斗。

让卫东就觉得应该这样做。

现在确实还很艰难,但幸福不也得一点点去构建么。

前辈先烈努力奋斗的不就是眼前的生活,有了这个基础再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。

这部戏就有价值了。

这荧屏上的电视剧当然可以有《霍元甲》,有《射雕英雄传》,有《沪海滩》,但相比看过散场后的心底,哪个会对现实更有触动?

总之用长歌当哭来形容这时候的观众情绪更为恰当。

就恨不得用什么歌以咏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澎湃的情感。

我要努力工作,我要好好生活,我要专心学习,我要去建设美好和谐社会。

怕是都夜不能寐的那种情绪激荡。

大家正跟茶壶煮汤圆似的,有货倒不出来的恨不得开个宣讲会,好好的抒发下这时候的心情呢。

第一集结束了,悠扬的乐曲声开始回荡。

如果说汪志文的表演,从第一个镜头出现就吸引了观众视线,真正让一部可能会流于平淡的烈士传记画龙点睛。

彻底奠定这个青年演员的演艺地位,确实彰显出了演技对影视作品的重要性。

这个前奏同样起到了效果。

就钢琴独奏。

仿佛烈士的内心独白,悠远独行。

然后长号、小提琴、小号、鼓点,各种交响乐团的乐器,如同行军路上的同伴,逐渐汇集进来。

形成浩浩荡荡的乐章倾泻到每个人心底。

然后女声开启:

“你是遥远的路

深夜大雾里的灯

我是孩童啊,走在你的眼眸……”

只要听见这曲子。

轻而易举的在脑海里面就能形成那负重前行的背影。

无数泪水就喷涌而出了。

反正美食街大厅就是这样。

这也是让卫东没回家,留在这边看看第一集播出的最大原因。

想看看在这个集体环境里有什么效果。

真的,好多人本来正起身,无论是咒骂着军阀还是那个时代,又或者默默在回想什么的情绪。

被前奏音乐给吸引,忍不住多停留了会儿。

就彻底沉浸到这种音乐跟歌词造就的美妙情感中荡漾。

“你是明月清风

我是你照拂的梦

见与不见都一生与你相拥……”

这种情绪是最朴实最真挚,也是国人心中最崇高的浪漫。

后世网上不是有段子说,无数墓地可能会降低周围房地产的价格,唯独烈士陵园只会让人心安。

什么妖魔鬼怪都挡不住这些浩然正气的镇守。

哪怕在户外游玩,遇见什么坟茔、棺椁多半会吓一跳,但只要能看见上面有烈士二字,瞬间情绪会变得安宁。

国人对这些为民献身之人的感情,是发自骨子里的信任,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温暖。

再胆小的孩童,迷信的游客,站在烈士墓前,心中也只有两个字: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