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霸的肚子,也有些饿了。
但是,仪态不能失了!
他只能忍着!
面无表情的沉着脸,眯着眼睛,一副威严赫赫、神秘莫测的样子!
自古御下之道,便有两路,一路以远之为主张,一路以近之为主张。
远之,上位者要特殊化、神秘化、权威化!
近之,则完全相反。
这两路,哪个对,哪个错,没有答案。
两条路子,都各有利弊。
远之的好处,是能加强上位者的权势,令下位者不敢放肆,更为恭敬!
缺点是,下位者惧怕上位者,表面上战战兢兢,不敢说真话,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,一切唯上官马首是瞻!
整个权力体系,死气沉沉,失去活力。
近之的好处,是能“收揽”人心。
人心是这个世界上,最珍贵的东西。
得到了这个东西,就能拥有一切!
战国时期,有个名人,叫做吴起。
此人成就非凡,强魏扶楚,通晓兵家、法家、儒家学说,内政军事才能都十分的突出!
著有《吴子兵法》传世。
能称得上“x子”,那都是牛比哄哄的人物!
他创立的魏武卒,打出了一个神话般的战绩!
史书记载,说是:大战七十二,全胜六十四,其余均解(不分胜负),辟土死面,拓地千里!
无一败绩!
如此战绩,放眼古今,都是十分的罕见的!
所以,后世之人,将他与孙武,并称之为“孙吴”。
唐肃宗时,位列武成王庙内,成为武庙十哲之一;宋徽宗时,追封广宗伯,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。
吴起弃魏投楚,在楚国秉政时,施行吴起变法,前后五年,使得楚国强大起来。
后来援赵抗魏,又把昔日的东家魏国的大军,打得大败!
要知道,魏军在吴起的调教之下,可是把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军,都打得“不敢东向”啊!
活生生的演绎了一番,什么叫能打败我的只有我自己!
他在军事上的成就,比肩孙武;在内政上的成就,比肩商鞅。
吴起、孙武、商鞅,这三位老兄,都是绝世天才,成就非凡,可惜,三个都不得好死,下场凄惨,“子孙不传于嗣”,断子绝孙了!
吴起就是玩“近之”套路的行家。
(吴)起之为将,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。卧不设席,行不骑乘,亲裹赢粮,与士卒分劳苦。卒有病疽者,起为吮之。卒母闻而哭之。人曰:“子卒也,而将君自吮其疽,何哭为?”母曰:“非然也。往年吴公吮其父,其父战不旋踵,遂死於敌。吴公今又吮其子,妾不知其死所矣。是以哭之。”(出自《史记》。)
这就是有名的“吸卒病疽”的典故。
吴起带兵,与兵同甘同苦,还帮士兵吸脓疮,可谓与兵卒打成一片,情同手足了,结果就是收得了人心,“战不旋踵”!
战不旋踵,是结果!
要达成这个结果,要兵卒如此勇猛,是要有前提的,不是无缘无故的!
像吴起似的,走“近之”这个套路,古往今来,没有几个上位者愿意。
因为,上位者为上位者,权势在握,就是要享受权势带来的快乐的,你叫上位者与底层同甘共苦、还帮吸脓疮,你开玩笑呢?你脑子坏掉啦?
较之“近之”玩感情,远之路子的上位者更喜欢简单的玩金钱,用钱买人帮卖命。
而与此同时,远之套路下,也培养出了有钱就给你卖命,没钱就要你命的兵!
萌末,崇祯初期,辽东边患危机已经十分严重,崇祯命袁崇焕主持事务,支给军费数百万两,朝廷财力不足,便挪用其他地方军费支付。
届时,李自成先是干“邮递”被辞退了,接着又投了军,结果军饷被拖欠,一怒之下,就造反了首发
——————